厦门鼓浪屿的故事?
一、厦门鼓浪屿的故事?
1、在历史上,鼓浪屿曾长期是一座人烟稀少的荒岛。直至宋元时期,才有“圆沙洲”的名称,明时始用“鼓浪屿”名称。岛上多为半渔半农经济,最初的房屋也多是十分简陋的民房。闽南三角区的原始民居形式,自然影响鼓浪屿的民房形式。因而,在外国人进入鼓浪屿以前,岛上的房屋与大陆本土——闽南沿海金三角(厦门、漳州、泉州)的房屋形式没有差别。这种形式,在一些保留完好的村庄中依然可见。即使在现代化的鼓浪屿岛上,也还有二进、四进的古老民居建筑群存在。
2、1843-1902年西方建筑的涌现:明末清初直至鸦片战争,鼓浪屿的建筑开始发生变化。在厦门成为通商口岸之后,外国殖民主义者纷纷来鼓浪屿定居或暂居。鼓浪屿成了他们择地发展的首选地点。鼓浪屿有优越的地理、气候和风景条件,非常适宜居住,因而,直至目前为止,鼓浪屿建筑的90%都是居住建筑。外国人染指鼓浪屿,先是租用民房,行使管理教堂、学校、医院等权力,至实力发展、能站稳脚跟以后,才陆续建造教会学校、教会医院、教堂、圣教书局、领事馆。当然,最大量建造的还是公馆、别墅等居住建筑。大量早期出国谋生的华侨在事业有成之后也纷纷回到闽南祖籍,选中了鼓浪屿为最佳的落脚点,纷纷投资鼓浪屿,兴建了很多离宫别馆。有很多建筑的规模是十分巨大的,超出了外国人,耗资也是十分昂贵的,往往选择最为上等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。在鼓浪屿岛上,这些规模宏大的离宫别馆目前许多已由政府改作公共性建筑使用。
3、本世纪二三十年代:在鼓浪屿岛上,密密麻麻遍布着各类建筑。这中间有70%左右是本世纪初至二三十年代建造的。除外国人及华侨建筑外,本地军民也纷纷造屋盖房。有些本地的名人、富户,往往请外国的设计师设计图纸,或者套用现成的图纸,或者模仿周围的房屋形式,建造的住宅往往规模宏大,装修艳丽,做工亦很讲究。除居住建筑外,一些华侨也投资兴建了很多公用事业类建筑,创办了建筑公司,组建了一些施工队伍,开发建设了很多道路街区和店面。比较著名的华侨实业家黄奕住、李清泉、黄仲训等人,在鼓浪屿投以巨款,发展房地产业,建设开发出售住宅,创办电话、电报公司及自来水厂、码头等公共事业。抗战前,鼓浪屿楼房错落有致、造型迥异。抗战时期与解放战争时期,一些建筑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毁坏。
4、解放后,市人民政府和鼓浪屿区政府接管了部分大型建筑,经过改造、装修,部分公共性场所。例如,原来巨大无比的“白宫式”建筑——林鹤寿的“八卦楼”改为鼓浪屿风琴博物馆。很多较大型公馆、别墅的不经意创造出来的造型经过几次经意的装修、改造,已经改作合其造型、功能的建筑物并且成为鼓浪屿上有意义、有标志性的建筑。
二、厦门鼓浪屿的由来?
鼓浪屿原是个渺无人烟的绿洲,又称“圆沙洲”或“圆仔洲”。元末始有人迹,逐步形成半渔半耕的村落。岛的西南端有一个海蚀溶洞的礁石,每当海涛冲击,发声如擂鼓,礁因名“鼓浪石”。留传至今成为胜景,岛也因之得名“鼓浪屿”,并在明代得以正名。
三、厦门鼓浪屿的来历?
鼓浪屿,原名“圆沙洲”,别名“圆洲仔”,南宋时期命“五龙屿”,岛西南有一海蚀岩洞受浪潮冲击,声如擂鼓,自明朝雅化为今名称“鼓浪屿”,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街道,面积1.88平方公里,与厦门岛隔海相望,至高点为日光岩,与厦门岛上的厦门世茂海峡大厦、厦门大学等隔海相望
3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,鼓浪屿就已出现。
元末,鼓浪屿始有人迹,逐步形成半渔半耕的村落。岛的西南端有一个海蚀溶洞的礁石,名“鼓浪石”,岛也因之得名“鼓浪屿”,并在明代得以正名。
明代,鼓浪屿得以开发
1573年,日光岩上出现了全岛最早的石刻‘‘鼓浪洞天”。
1586年,在日光岩创建了莲花庵。
1650年,郑成功在日光岩安营扎寨,操练水师,留下了“寨门”“水操台”“拂净泉”等遗址。
明末,陈示京随鲁王由海入岛,协助郑成功起义抗清,其墓葬于鸡母山。
1841年8月,英政府舰队攻占鼓浪屿,设炮台于山顶控制厦门。
1842年8月,清政府和英国签定不平等的《南京条约》,厦门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。尔后英、美、西班牙三国相继在鼓浪屿设领事。
1902年,中国政府被迫同日、美、德等签定《厦门鼓浪屿公共租界章程》,鼓浪屿被列强正式明确为公共租界。英、美、德、日、西班牙、荷兰、奥地利、挪威、瑞典、菲律宾等国都曾在岛上设立领事馆,创办教堂、学校、医院、洋行。
1941年12月,太平洋战争爆发,日本独占鼓浪屿。
1945年8月15日,日本无条件投降,鼓浪屿回到厦门人民手中
2003年4月26日起,将原鼓浪屿区、开元区、思明区合并成立新的思明区。同时,厦门市鼓浪屿区撤销行政区后,以其行政区域设立鼓浪屿街道办事处。
2005年1月31日,厦门市政府出台了《厦门市鼓浪屿风景名胜区管理办法》。
2006年7月13日,鼓浪屿上的历史风貌建筑将变成酒吧、咖啡厅、书店等。有关部门将把产权已明晰的部分历史风貌建筑推出招商
2014年11月29日,厦门市对鼓浪屿实施“全岛博物馆”计划,将重点历史建筑、多国领事馆纳入公共开放的无围墙生态博物馆系统。同年,鼓浪屿完成美国领事馆旧址、汇丰银行公馆旧址、天主堂、安献楼、厦门海关税务司公馆旧址等13处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的文物修缮设计方案
鼓浪屿岛上海礁嶙峋,岸线迤逦,山峦叠翠,峰岩跌宕,鼓浪屿以建筑为表,音乐为魂。代表景点有:日光岩、菽庄花园、皓月园、毓园、鼓浪石、鼓浪屿钢琴博物馆、郑成功纪念馆、海底世界、天然海滨浴场、海天堂构等。随着厦门的发展,鼓浪屿成为观光、度假、旅游、购物、休闲、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海岛风景文化旅游区
鼓浪屿先后获得国家5A级旅游景区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、中国最美五大城区等荣誉。2017年7月8日,“鼓浪屿:国际历史社区”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,成为中国第52项世界遗产项目
四、去厦门鼓浪屿车停哪,附近停车场收费多少?
邮轮中心停车场,停满了的话去隔壁港务大厦。6元/H,封顶60。
五、厦门鼓浪屿小吃?
小吃有鼓浪屿馅饼、老公饼、老婆饼、香肉饼、椰子饼、绿茶馅饼、海苔馅饼、素饼、绿豆糕、叶氏麻糍,还有水蜜桃馅饼和原巷口鱼丸。
六、厦门鼓浪屿多大?
鼓浪屿面积为1.91平方千米。鼓浪屿隶属于福建省厦门市,北纬N24°26′55.25″ 东经E118°03′43.55″。位于厦门半岛西南隅,与厦门岛隔海相望,只隔一条宽600米的鹭江(实为深海),轮渡4.5分钟可达。
七、厦门鼓浪屿语言?
我们厦门本地人日常的沟通交流以及民间活动都是讲闽南话,我们除了在官方场合讲普通话外,在有外地人在场的情况下我们也会讲普通话以示尊重,因为我们厦门人海纳百川心胸宽广不排外。鼓浪屿是我们厦门辖区的一个岛屿,居民当然也是讲闽南话。闽南话历史悠久,福建的厦门、漳州、泉州,以及台湾、新加波、东南亚的一些华人集居地等都是讲闽南话。
八、厦门鼓浪屿标志?
厦门鼓浪屿的标志是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浓厚的文化氛围。岛上有许多西式建筑,如日光岩、菽庄花园等,展现了鼓浪屿的历史和文化底蕴。此外,岛上还有许多石雕艺术品,如海神像、音乐喷泉等,彰显了鼓浪屿的艺术气息。而鼓浪屿的海滩和海景也是其标志之一,清澈的海水、细腻的沙滩吸引了众多游客。总之,鼓浪屿以其独特的建筑、文化和自然景观成为厦门的一张亮丽名片。
九、厦门曾厝埯鼓浪屿附近有哪些景点?
一、环岛路木栈道
环岛路木栈道
木栈道全长约6公里,是环岛路上最精华的一段,是绝佳的拍照取景地。。
从厦大白城海滨浴场开始,沿海经过胡里山炮台、书法广场、曾厝垵浴场、音乐广场、白石炮台遗址、太阳湾浴场以及多处沙滩、礁石滩等,然后到达黄厝段的石头广场。
木栈道沿线人文景观丰富,自然景色秀美。游人可以通过栈道到达海边礁石地段游玩。
二、白城沙滩
厦大白城沙滩
美丽的厦大白城沙滩是厦门环岛路旅游观光中的景点之一。
这里是环岛木栈道的开端,海滩旁就是著名的旅游景点-胡里山炮台,每逢周末或节假日,游客云集于此。
一眼望去,沙滩上,儿童们玩沙堆,放风筝,新人拍婚纱;
水上,各种娱乐帆船漂浮,乐泳爱好者漂浮海面,路旁,三五成群的自行车队伍慢悠悠地踩过。
三、胡里山炮台
胡里山炮台
胡里山炮台有着100多年的历史,始建于清朝光绪十七年(1891年)。
胡里山炮台位于中国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岛东南海岬突出部,毗邻厦门大学园区,三面环海,景区系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、全国4A级旅游景区。
胡里山炮台总面积7万多平方米,城堡面积1.3万平方米,分为战坪区、兵营区和后山区。
炮台结构为半地堡式、半城垣式,具有欧洲风格,又有我国明清时期的建筑神韵,历史上被称为“八闽门户、天南锁钥”。
四、台湾民俗文化村
台湾民俗村
台湾民俗文化村主要由景洲乐园、台湾民俗文化村和金山松石三个部分组成。
1、景州乐园:昔日的景洲乐园辉煌已经不再,人去楼空,景区的有游乐设施拆了,仅有蝴蝶谷生态乐园,可供游人来参观,景区面积大,可以打CS和烧烤。
2、金山松石高高耸立在云顶山隧道边上,登上松石亭,可以看到山下的“日月潭,白鹭潭,蝴蝶潭”三个湖。
3、台湾民俗文化村主要以参观台湾历史文化,观赏山地歌舞,畅饮高山茶,品尝工艺美食为特色。
五、演武大桥观景平台。
演武大桥观景平台
演武大桥观景平台,环包于演武大桥演武路立交的外侧,由三座栈桥和一处观景平台构成。
和演武大桥通体洁白的鱼腹式风格一致,观景平台总面积逾一万平方米,平缓地向厦门湾延伸,映着碧海蓝天,可观轮渡、海沧、鼓浪屿及漳州港之景,听浪鼓岩壁。
观景平台主线长约628米,与演武路海堤堤顶人行道相接;中间连接段外接演武路西侧通往海堤的外道路,长约196米。
十、厦门鼓浪屿历史?
鼓浪屿原是个渺无人烟的绿洲,又称“圆沙洲”或“圆仔洲”。元末始有人迹,逐步形成半渔半耕的村落。岛的西南端有一个海蚀溶洞的礁石,每当海涛冲击,发声如擂鼓,礁因名“鼓浪石”。留传至今成为胜景,岛也因之得名“鼓浪屿”,并在明代得以正名。